內容來自YAHOO新聞

《社論》唉嘆一隻抹香鯨的死亡

最近台灣死了一隻抹香鯨,經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解剖,赫然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牠的腰部靠尾部瘀血,導致不能游泳,被評估是這隻龐然大物的致死原因。

這隻巨型抹香鯨長約十五米、重達廿三噸,十五日擱淺在嘉義縣東石近海,尾巴已受傷不能游泳;十八日則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沙洲。經解剖後,發現牠的胃部塞滿了大大小小的漁網和塑膠袋,「足足有一個怪手車斗般大小」。成大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指出,胃部滿布大量垃圾,即使並非直接致死原因,但牠長時間無法正常進食,體力嚴重消耗,造成牠身體瘦小、皮薄,根本活不了。

報紙的標題這樣寫著:「都是人類惹的禍」。的確,若無人類造成海洋污染,漁網和塑膠袋怎麼會進入抹香鯨的胃!這些人類製造出來的器具,應該和海洋生物相隔離的,竟然大量的被牠們吃下肚,終究還是要歸咎到人類不知做好環境保護所過戶買賣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快速汽車貸款方法信貸年息致。

隨著塑料愈來愈廣泛使用,海洋污染愈來愈嚴重。塑膠粒被稱為「美人魚的眼淚」,直徑約在五毫米左右,是海洋廢棄物的主要組成部分,看起來像似動物魚卵,常常讓魚類誤食。塑料垃圾更是已經遍布地球每一個海洋,估計每年大約有十萬頭海龜及海洋哺乳類動物,以及一百萬頭海洋物生物因此受害。塑膠袋如果被海洋生物吞下,其結果是阻塞其消化道,並使飢餓動物誤以為牠的胃已填飽,最後勢必導致牠們的死亡。

海洋廢棄物不僅為動物誤食,也形成海洋垃圾袋,帶給人類生存環境周而復始的威脅和浩劫。廢棄物一旦捲進環流中心內,便會困在一個區域內,或被風吹,或依循海洋流動的方向,漂流在大洋環境最弱的地方。其中著名的有太平洋垃圾帶、北大西洋垃圾帶和印度洋垃圾帶,前者面積約美國德克薩斯州兩倍大小,包含超過三百萬噸塑料。而位於環流中的群島或島嶼,經常會有大量垃圾飄上岸邊,例如中途島與夏威夷,其海岸清理巡邏隊便感壓力鉅大。

其實,海洋污染不僅盡如上述,較重大的條目還有石油污染、有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潛在威脅。由此來看,人類實是抹殺自己和地球生物環境生機的主兇,從一隻抹香鯨的死亡,更可看到「物傷其類」的道理!誰能否認:「這次是抹香鯨,難保下一次不就是我們人類」。

成大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在解剖抹香鯨後痛心指出:「這次是看到垃圾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這真是極其嚴肅的警語啊!套句佛家用語,人類應該「放下屠刀」、立即「回頭是岸」,深刻反思檢討,並立即改變過往的生活習慣。

「愛護地球」不能僅是口頭語,任何立即行動和舉手之勞,均能對我們生存環境有所裨益,尚能嘉惠後代子孫。關鍵就在於「做不做」,像是不隨手丟垃圾的,即是「利人利己」和「福蔭未來和子孫」的具體行為。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社論-唉嘆-隻抹香鯨的死亡-160000147.html

房屋貸款利率怎麼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llers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